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年报

六盘水:打造中国喀斯特山地生态农业产业园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中国凉都六盘水市腹地,在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基础上创建,规划总面积443.29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猕猴桃和茶叶。2013年以来连续4年蝉联贵州省农业园区综合绩效考评第一名,被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

主要成效:

一、主导产业井喷泉涌。一是基地规模全省一流。共建成主导产业基地13.5万亩,其中猕猴桃10.5万亩、茶叶3.2万亩,其中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基地33个。建成了贵州省最大的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占全省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9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心猕猴桃产区之一。二是经营主体集群发展。共引进和培育六盘水市农投公司、凉都猕猴桃产业集团公司、水城县宏兴公司、水城县鸿源公司、水城县茶叶公司等经营主体183家,其中企业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5家,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59家涉及猕猴桃和茶叶两个主导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技术服务等领域。

二、绿色农产品供给有力。产业园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个、农产品质量检测室15个,猕猴桃、茶叶抽检合格率100%。25家企业建成并接入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覆盖基地面积的86.7%以上;建成物联网试点5000亩,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猕猴桃4550亩、茶叶1600亩,“水城猕猴桃”、“水城春茶”获得了农业部、质检总局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4家主导产业企业基地通过ISO9001、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证面积6.5万亩;2016年获批创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城市”、“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三、科技支撑强劲给力。一是科技合作成效显现。成功与中科院结为定点帮扶单位,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省农科院等10余家科研机构合作,建成猕猴桃产学研基地2个、种质资源圃200亩、实训基地1500亩;利用以色列政府贷款2500万美元,引进先进的灌溉设备建成1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猕猴桃产业基地。二是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开展的“贵州红心猕猴桃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项目研究,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和“科学技术二等奖”;研发的“控苗培根”栽培技术,使猕猴桃挂果期提前了1-2年;研发的“深沟起陇”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春旱严重区域茶叶存活率低的难题。凉都“弥你红”系列红心猕猴桃果酒通过美国FDA认证(贵州只有茅台酒和凉都猕猴桃果酒通过该项认证)。

四、“三变”改革风生水起。一是推进“三变”改革全覆盖。深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目前产业园内共有3.14万亩村集体土地、15.29万亩土地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共有2559.24万元各级财政资金、340万元村集体资金、32800万元社会资金,实现了资金变股金;2.64万户农户9.23万人通过多种入股模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实现了农民变股东。二是探索基层管理新模式。产业园以“三变”改革为引领,按照“支部建在产业上、农民富在产业中”的管理模式,创新组建猕猴桃产业支部,在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了“联产联业、联股联心”的发展格局。

经验做法:

一、做“大”产业规模,实现连片发展。围绕产业精准扶贫,以“三变”为抓手,按照“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等模式,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园区在海拔1300米以下的地热河谷地带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0.3万亩,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区种植茶叶3.2万亩。建成了“中国醉美百里猕猴桃谷”和水盘高速猕猴桃产业示范带、水盘东线猕猴桃产业辐射带,园区已成为贵州最大的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猕猴桃和茶叶已成为水城县两大富民产业。

二、做“实”产业基础,实现规范发展。一是统一技术标准。制定了《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园区管委会产业管理流程》和《水城县猕猴桃栽培技术规范》,邀请省农科院、省科学院制定了《红阳猕猴桃地方标准》、《红阳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二是强化科技转化应用。建设猕猴桃产学研基地、种质资源圃、实训基地,引进先进农业设施设备,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技术研发。三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167.5km,沟渠(管网)288.95km,10KV线路35km,低压线路143.59km,蓄水池27110m3 ,通讯覆盖率100%。园区配套基础实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做“强”产业平台,激活园区活力。一是强化投融资支持。产业园已组建两家投融资平台公司,与农发行、贵阳银行、工商银行、县信用联社、邮政银行等金融单位达成贷款的框架协议,解决产业园内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投资和开展战略合作,强化园区主体培育。2017年签约项目8个,签约资金10.26亿元,到位资金3.89亿元。三是强化创新发展。以“三变”改革为指引,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实施、农户参与的方式激活园区发展。同时,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了以园区为单位的跨区域精准扶贫模式。

四、做“长”产业链,促进融合发展。一是加工链条化。建成凉都“弥你红”生态食品加工园,建成周转库容5万吨气调库(冷库)和新西兰进口的猕猴桃分选线,年产万吨猕猴桃酒酒厂一期工程已建成;建成茶叶加工厂21个,年加工能力达1550吨。二是销售网络化。建成特色农产品仓储物流园1个、总面积6.97万㎡,冷链电商物流园1个、总面积4.8万㎡;猕猴桃交易市场1个,总面积1万㎡;培育发展本地电商30余家。三是产品品牌化。成功打造“凉都弥你红”区域公用品牌。子品牌水城红心猕猴桃公益广告片2016年登陆央视,举办“凉都弥你红首摘—公益扶贫凉都行”活动。“凉都红心”猕猴桃、“黔宏”牌猕猴桃、“水城春”茶、“春意”牌茶系列产品获贵州省著名商标。四是农旅一体化。建成了中国“三变”展示中心、半方塘休闲度假中心、巴浪河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农旅示范点。相继接待来自非洲、印度和广东等国内外考察团及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产业园已被打造成农村幸福生活的“家园”、增收致富的“田园”、观光休闲的“公园”、寄托乡愁的“故园”,业态不断丰富,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经验启示:

一、政策扶持是保障。切实加强对产业园建设的扶持力度,全力解决产业园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完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全面优化了发展环境。同时,广泛搭建融资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切实帮助产业园内各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大力扶持产业园内企业做大做强。

二、多级联动是关键。注重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按照“成果共享、各记其功”积极探索,采取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社会联动、专家联动的方式,全面构建支持和服务产业园发展的大联动机制,全方位、多层面地支持和扶持产业园建设,全力做大做强产业园。

三、科技兴园是路径。在产业园发展过程中,加强与中科院武汉猕猴桃科研所、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积极推进猕猴桃科研所、猕猴桃产学研基地、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同时,充分依托各级驻村干部,采取聘请知名专家学者组建专家服务团、建立产业园技术培训基地、引进科技人才、盘活乡土人才等方式,为产业园区提供全方面的技术服务。

四、群众参与是动力。没有群众的参与,没有群众的真正受益,产业园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在具体工作中,水城县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和推动者,为产业建设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