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更加优化、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的总目标,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为抓手,以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调结构、转方式、添活力,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2015年主要工作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一产增加值及增速。全年完成一产增加值94.1亿元,增速6.7%,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总量首次摆脱全省挂末位置,实现历史性突破。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全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56元,增速11.3%。
3.非粮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2015年达到83.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位第七,比上年进2位。全市粮经比达到36:64。
4.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85.5万千瓦,为年目标任务的100%;完成机耕面积120万亩,为年目标任务的100%。
5.主要农产品产量。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年粮食总产量78万吨,为年目标任务的104%;肉类总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7.44%;禽蛋产量0.7万吨,同比增长11.11%;水产品产量1065吨,同比增长5%。蔬菜产量 101.4万吨,增长6.04%;茶叶产量878吨,增长4.5%;果品产量13.9万吨,增长40.85%。牛、生猪、羊、禽分别存栏35万头、116万头、24万只、600万羽,同比分别增长3.8%、1.13%、4.3%、5.63%;牛、生猪、羊、禽分别出栏8.4万头、117万头、羊16万只、580万羽,同比分别9.8%、4.28%、13.72%、3.2%。
6.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上争资金。完成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135.78亿元,同比增长38.8%,环比增长18.78%,占计划任务的92.36%。完成上争资金18476.73万元,按比例折合为16735万元,占计划任务的100.13%。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全年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106.6万亩,为计划85.5万亩的124.68%。其中,猕猴桃3.83万亩,为计划的127.7%;茶叶完成10.69万亩,为计划的106.9%;核桃20.86万亩,为计划的166.88%;蔬菜8.41万亩,为计划的140.17%;中药材10.91万亩,为计划的155.86%;红豆杉6.37万亩,为计划的106.17%;油茶1.94万亩,为计划的64.67%;花卉、苗圃2.66万亩,为计划的133%;刺梨完成17.61万亩,为计划的113.62%;特色经果9.35万亩,为计划的233.75%;人工种草6.23万亩,改良草地7.74万亩。一是组织召开3155工程”观摩会。市政府分别于5月5日和11月9日召开全市“3155工程”暨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现场会,有力推进了产业建设。二是牵头做好“3155工程”验收。市“3155”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2015年度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项目验收工作方案》,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市级抽验复核。三是及时兑现2014年度“3155工程”奖励资金6565.01万元。
2.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市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总数达26个(其中省级重点8个)。一是主导产业规模成型。累计建成猕猴桃、茶叶、刺梨、核桃等特色产业基地132.6万亩,生产新鲜蔬菜、精品水果等农产品90.5万吨,出栏猪、牛、羊等119.2万头,禽1066.73万羽,鱼225.7万尾。共引进和培育企业289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8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17家,社员7万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套。累计修建园区主干道1584km、机耕道1010km、生产便道等1262km;沟渠(含管网)3638km,已修仓库(冷库)115座、4.2万m³,标准圈舍711栋、42.38万㎡,温室大棚4298个、95.84万㎡。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统筹调度六项行动计划。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截至11月底,共完成投资377179.96万元,为年度目标的119.53%。其中小康寨、小康电、小康讯、小康房、小康水和小康路分别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81.84%、161.3%、133.89%、131.54%、110.7%、100%。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督查通报显示,我市六项行动计划完成投资占比全省排名第二。二是统筹推进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示范点建设。六枝特区落别乡可布村请台湾专家编制完成《六枝特区落别乡可布村新农村改造规划设计》,拟草了《六枝特区落别乡可布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示范点实施方案》。盘县石桥镇妥乐村累计完成投资743.85万元,项目建设总体形象进度完成98%;水城县玉舍镇海坪村投资49000万元,建成花海、红豆杉园、野鸡坪草场、滑雪场、土司庄园、火把广场,并顺利召开2015年彝族火把节。钟山区大河镇大桥社区累计完成投资21935万元,项目建设总体形象进度完成54.69%。三是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了9个省级、2个市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和5个美丽乡村“百村大战”省级综合示范村项目。四是实施农村能源工程。完成了中央投资户用沼气池建设1500户、中央投资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任务10个、大型沼气工程1处、省级投资小型沼气工程项目6处、乡村清洁工程5个;成功申报2015年建设项目8个,其中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2个、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建设项目2个、农村沼气“三沼”综合利用建设项目4个,资金总额540.62万元。
4.粮食生产。一是制定下发了《六盘水市2015年种植业工作安排意见》和《2015年全市秋冬种及2016年春种工作安排指导意见》。二是与气象部门加强协作,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实现重要农时季节、重要气象信息共同分析,联合发布,提高农业生产各类自然灾害的应对和形势分析能力。三是做好农情调度。全年完成粮食播面289.12万亩,经济作物播面510.87万亩,粮经比为36︰64,完成预期调整目标。
5.农村改革。一是推进“三变”促“三农”同步小康改革。拟写印发了《六盘水市关于“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市“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行动方案》。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配套改革。下发《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2.4万亩,累计流转土地面积83.2万亩。三是推进六盘水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拟草《六盘水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案》,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修改完善。四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印发《六盘水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专题实施方案》,目前有53个村已完成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查任务,权属调查面积27.52万亩,涉及3.61万户;完成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权属登记1422件,面积35.52万平方米;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面积944268.19公顷,登记发证率100%;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面积4266.05公顷,发证率43.92%;完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面积233.46公顷,发证率98.58%;完成集体林地勘界确权面积544.12万亩,占应勘界面积的91.62%。五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拟草《六盘水市关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六是创新“3155工程”投融资体制机制。《六盘水市“3155工程”投融资工作实施方案》已印发,农村信用联社在全市开展了信用乡、信用村、信用农合的授信工作,构建“3155工程”信用体系。六枝特区成立了支农再贷款资金“两加一补”定向扶贫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中国人民银行六枝支行。
6.农业招商引资。先后对60余个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补充完善,纳入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库。在六盘水市第二届农展会上,协助市投资促进局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共达成合作项目50个,总投资81.79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项目10个,17.28亿元。在“9.26”全省农业园区招商引资会上精心推出计划总投资543亿元的农业园区项目203个。全市共完成农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7个,签约资金33.4亿元,到位资金5.91亿元。
7.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是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预计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5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0家,发展到1035家。二是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服务指导。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30家,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企业16家,食品制造业5家,饮料制造业7家,医药制造业2家。预计2015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5591万元,产值101455万元,利税总额2843万元,工资总额3517万元,全部从业人员1555 人。三是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会。共组织涉农企业参加了贵阳农交会、广州博览会等省内外各种农产品展销、展示会,参展企业达90家(次)。
8.“十三五”规划编制。《六盘水市“十三五”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规划》。一是通过公开遴选确定了贵州省农科院为规划编制单位。二是开展了规划编制前期调研,为制定发展规划奠定基础。三是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编制进度、技术规范、编制要求及保障措施等。四是提出规划基本框架思路。五是策划建立了重大项目库。六是加强与省农委、市发改委汇报、衔接,力求将我市农业重大项目纳入省级农业规划。
(三)亮点工作
1. “三变”改革树立旗帜。一是遵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委牵头草拟了《关于六盘水市“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三变”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基本要素,较好的指导了“三变”工作有序开展。二是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草拟了《六盘水市深入推进“三变”改革行动方案》,该方案极具操作性、针对性和务实性,确保了“三变”工作有效推进。三是收集整理编制了包括20个典型案例的《“三变”迸发三农新活力》宣传册、宣传片和《“三变”资料汇编》、《三变改革探索与实践》等资料,撰写了《农村“三变”改革与务实》培训讲稿,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四是先后开展了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三资清产核资等工作。2015年,全市有16.5万亩集体土地投资入股经营主体变为股权、7171万元各级财政可变资金变为股金、72687户233945名农民变为股民(其中贫困户14442户45433名)。“三变”改革,盘活了农村资源资产,激活了“三农”发展内生动力。
2.承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8月25日,农业部首次在我市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国家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书记陈敏尔作出重要批示,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致辞。市委书记李再勇就“三变”改革作主题发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等6名专家分别就各试点单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点评。15个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市、区)及六盘水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3. 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在全省开展的2014年全省112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绩效考评和新增省级农业示范园区申报评定中,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六枝特区郎岱现代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园区分别再次名列全省第一位和第五位,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区、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水城县富硒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六枝大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省级重点园区在2013年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位,钟山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盘县沙淤高山花卉产业示范园区新增为省级重点园区。新增盘县板桥索桥河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区、水城县特色经果休闲观光产业示范园区等11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全市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总数达26个(省级重点8个),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保位、进位和增位目标。同时我市是全省唯一没有受到黄牌警告的市州。
4. 成功举办“贵州屋脊•凉都珍好”高原山地特色农产品展销会。9月10日—13日,在六盘水会展中心举办了第二届“贵州屋脊•凉都珍好”高原山地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展会以“生态凉都•绿色产品”为主题,集中对果蔬、茶叶、中药材、畜产品等及农业发展成果、休闲农业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展示。参展企业204家,其中市内参展的企业(合作社)124家,市外参展企业80家,台湾地区8家特色农产品组团参展。展品有70余类、500多个品种。现场参观人数4.82万人次,销售额累计723.36万元,现场签约订单6560万元,均比上届农展会增加3倍以上。招商引资推介会共收集50个签约项目,其中现场签约10个项目,金额为17.28亿元。
5.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稳步推进。一是我市连续两年获批全省唯一农业部整体推进市实施单位。2014年 — 2015年,农业部在全国安排14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市,我市已连续两年作为整体推进市。完成2014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860人,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66万元。2015年度计划培育4086人,年前培训1240人。二是突出重点,按需培训。结合我市实际,以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产业园区、各乡镇主导产业举办培训。三是宣传典型,展示成效。市电视台对典型职业农民进行采访,制作以新型职业农民回乡创业、带动致富的故事为内容的专题片。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 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安排市级农业专项资金6800万元,做好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项目资金等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玉米等良种补贴资金2220.8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65万元均已到位并通过“一折通”帐户等形式发放到农户。完成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897.8万元,受益农户4422户。充分发挥了政策的激励效应,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的生产积极性。
2.做好运行分析,提供决策依据。一是统筹调度。建立了《28365365tw农业经济运行月调度分析制度》,加强与涉农部门及市农委各单位的协调,按季度组织召开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制定《六盘水市农业经济运行调度细化方案》,按月、按季度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分析农业经济运行特点,判断农业经济走势,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加强协调。加强与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六盘水调查队的沟通协调,及时、准确提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长点的支撑及数据评估情况。
3.抓好技术服务,提高种养水平。采取组织技术服务队(团、组)、抽调技术骨干下乡蹲点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办骨干培训班、开现场培训会、开群众会、院坝会、印发技术明白纸、临田指导等工作,扎实做好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种养殖水平。与市委组织部组织57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培训。聘请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研究中心主任钟彩虹教授开展了2期猕猴桃产业专题讲座,全市猕猴桃技术骨干、猕猴桃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200余人参加培训。全市48名项目专家组和330名农技推广技术指导员扎实深入示范基地和示范村、示范户开展工作,印发技术资料1.83万份,解决农户生产技术问题50个。完成3300户示范户标牌的定制,330名技术指导员挂牌服务,认真填写技术服务手册,建立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定制和使用,培训示范户23期,1300人次。举办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6期,培训农技人员979人次,使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4.实施重点项目,发挥示范作用。一是完成省级粮食增产工程面积73.92万亩,有效面积66.53万亩(其中水稻增产工程有效面积10.28万亩,玉米增产工程有效面积56.25万亩),超计划2.35个百分点。二是全市共承担实施粮油高产创建9个,面积各1万亩。其中水稻高产创建1个,玉米高产创建3个,马铃薯高产创建3个,薏仁、油菜高产创建各1个。三是实施省级重点农技推广项目。其中超级稻示范2万亩,旱地宽厢宽带技术示范3万亩,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10万亩。四是实施畜牧业重点项目。组织实施2014年省级能繁母牛项目等6个中央、省级项目,投资总额2972.59万元;成功申报贵州省2015年“菜篮子”项目等5个省级项目,投资总额3030.28万元。
5.重视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支撑。一是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引进硕士研究生7名,接收省委组织部选调硕士研究生1名。二是认真抓好高层次青年农业农技人才培养工作。拟定了《六盘水市高层次青年农业农技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遴选申报6名同志作为正高级职称培养对象,选派18名青年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到省农科院跟班学习深造。推荐1名同志入选“甲秀之光”访问学者。三是抓好人才培训工作。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西南大学举办60人的“山地现代高效农业专题培训班”。组织市农委干部职工参加的各类农业培训班和考察学习74人(次)。
6. 开展病虫防控,减轻生产损失。一是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以“两虫两病”防治为主,同时对小麦白粉病、农田鼠害等进行监测,全市农作物病虫为中等发生年,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425.46万亩(次),防治面积355.46万亩(次),挽回粮食7845.72万公斤。二是做好动物疫情防控。共计注射猪口蹄疫苗210.89万头,牛羊—亚洲I型双价灭活疫苗注射牛75.18万头,注射羊69.54万只,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210.06万头份,猪瘟疫苗196.70万头份,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1016.18万羽份,应免疫密度均达100%;接种鸡新城疫疫苗927万羽份, 免疫密度达95.41%。
7. 强化质量监管,确保源头安全。一是抓好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已逐步建成。其中市级检测中心总投资1000万元,检验检测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六枝检测站总投资300万元,检测室建设项目基础改造和检测设备已经安装完成;已将500万元钟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项目和全市1.3亿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项目报市发改备案。二是建设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向省农委报送了27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建设名单,已有12家获省农委批准建设并通过培训开展工作。三是开展农业“三品一标”工作。完成49.56万亩无公害产地认定,超过省任务数30万亩的65.2%;完成36个种植业产地认定、3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有机食品认证。完成“月亮河绿壳鸭蛋”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产品检测。四是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全市共完成种植业产品速测9518批次,合格率为98.09%,超过省下达指标3.09个百分点;随机抽检市内农贸市场、超市、养殖场畜产品200批,盐酸克伦特罗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兽药残留送检10批,完成20批,占任务数的200%,经检测无违禁药品检出。五是完成屠宰场、超市、农贸市场的例行监测抽样4次,样品120批次,均无违禁药品检出。六是开展农业执法。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7621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62万份,整顿农资市场3512个次,检查农资企业29个次,农业行政处罚案件共立案47件,结案46件。共没收违法所得27397.90元,罚款73034.00元,合计收缴罚没款100431.90元。
8.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紧紧围绕“3155工程”、农业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采取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农业工作的良好氛围。据统计,《农民日报》专版宣传六盘水市农业1次,头版宣传2次;贵州省电视台播出六盘水农业新闻8条次,六盘水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六盘水农业新闻110余条次,六盘水日报刊发农业新闻140条次60条次。在第二届“贵州屋脊•凉都珍好”高原山地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期间,精心挑选200幅突出反映我市农业、农村、农民变化的优秀作品,举办了为期4天的中国凉都“三农梦”摄影展,参观人数达1.7万人次。
9.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自身建设。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为重点,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强化政治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努力打造“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勤勉敬业”的干部队伍。一是抓学习教育。委党组紧扣“三严三实”主题开展三次专题学习研讨,党组书记和纪检组长带头为全体党员干部讲党课,党组成员为分管科室或所在支部党员讲党课。各党支部开展以“微型党课大家上”活动为载体,开展党规党纪教育。共组织中心组学习10次、全体干部职工学习22次和党支部集中学习60余次。二是抓作风建设。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和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坚持每月2次的作风建设明查暗访,严肃处理违反组织纪律、作风纪律、工作纪律的行为。三是抓督查督办。组建督查办,采取平时调度和定期抽查相结合,重点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政府工作报告、领导批示件、上级工作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和主要经济指标、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督查,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严格追究责任,同时列入单位内部目标考核负面清单,努力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四是抓制度建设。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围绕严肃工作纪律、深化作风建设、落实主体责任,新建或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办法》、《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公务卡结算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内部管理体系。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业园区管理体制有待理顺。除郎岱园区管委会等部分园区管委会机构人员相对齐全外,其余园区都还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齐、办公条件较差、办公经费配套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了园区工作推进。
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我市特殊的喀斯特山区地貌的制约,基础设施欠账多,农田水利设施配套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部分产业基地的水、电、路、产地市场、冷链物流建设等没有跟上,2015年新增的部分省级园区配套设施差,成为制约园区的主要瓶颈。
3. 农业资金投入压力大。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显著特征是高投入、高产出。以猕猴桃产业为例,投产前苗木、架材、土地流转、农资及劳动力等费用投入近15000元/亩;茶叶茶产业,投产前需要投入各项费用4000元/亩左右。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加之农业企业融资困难,经营主体产业资金投入压力较大。
4. 产业链打造力度有待加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部分产业进入投产期。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投产面积的增加,全产业链打造势在必行。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较低,仍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冷链物流、农产品深加工等配套设施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5. 农业科技支撑薄弱。主要表现为“两无”、“两粗”,即无自主知识产权当家品种、无产业发展标准化体系,种植粗放、管理粗放。此外,农业产业化人才匮乏,“三多三少”(即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问题突出。全市农业科技人才仅有1445人,在全省各市州中最少,农业实用人才仅占全省的8.12%,人才需求矛盾比较突出。
二、2016年工作打算
按照“守底线、奔小康、走新路”的要求,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主要目标
实现一产增加值100亿元,增速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6元,增速10.5%。粮食产量稳定在75万吨左右,粮经比达到35:65。肉类产量达到13.3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0.75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120吨。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较2015年提高0.5个百分点。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86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125万亩。
(二)重点工作
1. 稳定粮食生产。一是制定种植业工作安排意见。二是继续申报和组织实施省级粮食增产工程。三是加强与市气象部门的沟通合作,提高农业生产各类自然灾害的应对和形势分析能力。
2. 实施“3155工程”。一是扩大基地规模。重点围绕猕猴桃、刺梨、茶叶、车厘子(樱桃)等优势产业,加快形成“3155工程”区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集群。二是做好苗木保障。整合全市现有育苗基地和企业,根据产业建设苗木需求量,重点加强猕猴桃、茶叶、刺梨等产业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实现种苗供给本土化。三是抓好后续管护。按照各产业的生物学特性,制定产业管护标准,做好管护工作技术指导。
3. 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加快推进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新增省级园区2个以上,达28个以上,新增省级重点园区2个。二是发展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三是加快推进园区基础配套建设,提高园区生产装备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4. 推进生态畜牧业。一是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存栏猪121.94万头、牛33.88万头、羊24.14万只、禽635.52万羽;出栏猪117.75万头、牛8.35万头、羊14.57万只、禽623.1万羽。二是推进品种改良。推广牛杂交改良5.2万头、羊杂交改良6万只、猪杂交120万头、良种禽500万羽。三是继续抓好“乌蒙凤鸡”的保种、扩繁工作。四是推广云贵高原中蜂活框养殖示范。
5.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5家以上,力争成功申报10家省级龙头企业,新增6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
6.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一是继续实施“六项行动”计划,二是组织实施农村建设,三是实施沼气工程和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7. 深化农村改革。一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积极推进“三变”改革。三是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四是引导家庭农场开展专业合作。五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8. 强化人才与科技支撑。一是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二是继续抓好农业科研基地建设。三是围绕我市特色农业产业“3155工程”,开展好猕猴桃、大樱桃、茶叶、刺梨等特色产业科技服务。四是加野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启动建设苗木良种繁育基地,实现种苗供给的良种化。
9.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管理,提升“三品一标”产品比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强例行抽检工作,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抽检任务。三是加强包装标识管理,严历打击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农产品认证标志行为。
10. 加强疫病防控。一是以春秋两防集中免疫与平时补免相结合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二是做好动物疫病监测。三是结合实际开展动物疫病净化试点工作。
11. 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市机关党建工作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突出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全委党员干部队伍服务“三农”的水平。
12.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按照《市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实施办法》要求,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明晰责任、细化措施,不断促进“两个责任”的贯彻落实;采取多种方式严明党纪,不断增强干部的纪律和规矩意识,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加强农业项目资金监管,针对滞留、挤占、到位不及时、账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加强监管,让强农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